10月16日午后至17日早间,六大行先后发布公告,晒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最新成绩单。从公告内容来看,用金融灌溉实体经济,国有大行服务高质量发展“头雁”作用凸显。
工商银行公告称,前三季度为实体经济新发放5万亿元以上投融资,助力稳住经济大盘,金融服务适应性、竞争力和普惠性明显提升。
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,2022年前三季度,该行财务基本面总体稳健,资产规模实现较快增长,资产质量持续改善,收入、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均取得新进步,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稳步提升。
中国银行则表示,主动对接国家稳经济政策,制定实施支持实体经济的行动方案,出台了8个方面42条支持措施,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现,贷款总量实现较好增长,三季度末,该行客户贷款较年初增加1.69万亿元,达17.41万亿元,增长10.78%。
建设银行称,该行持续完善三道防线、母子公司、境内外协同控险机制,加强精细化管理,资产质量保持稳定。
交通银行公告表示,今年前9个月,公司融资总量超过8000亿元。其中,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6444亿元,增幅10.63%,同比多增950亿元。
邮储银行也发布公告称,今年以来,该行加快生态金融、产业金融、协同金融、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建设步伐,坚守“服务‘三农’、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”定位,加速数字化转型,着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生态银行,进一步推进“三农”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。截至三季度末,客户贷款总额达 7.15 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加 6,977.70 亿元,增长 10.81%,同比多增 426.75 亿元,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;其中,涉农贷款余额 1.77 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加 1,523.77 亿元,个人小额贷款余额 1.13 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加 2,105.05 亿元。
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,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。近年来,金融机构加大对稳经济的支持力度,为助力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担当作用。
数据也能说明金融支持实体的服务力度。央行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,人民币贷款增加18.08万亿元,同比多增1.36万亿元;2022年8月末,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.05%,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值;仅2020年一年,金融系统主动让利实体经济1.5万亿元。利率市场化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作用的持续发力,有利于提高小微、民营企业信贷市场的竞争性,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小微、民营企业。
10月16日上午,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。”同时,报告还提出,“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……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”
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,这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经济治理将继续沿着“质量优先”的道路走下去,而不会过度看重具体的增速数量指标。这有利于更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,增强宏观政策的灵活性,也有利于引导各地方、各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,包括加快产业升级,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,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,以及推动绿色发展等。
展望未来,工商银行表示,下一步,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,继续保持良好经营态势,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工行力量。
中国银行称,尽管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,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,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。将坚持国内商业银行业务为集团的主战场,努力实现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益的发展,同时持续巩固全球化经营和综合化服务优势,不断推进区域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,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,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、促进经济行稳致远贡献金融力量。
邮储银行则表示,下一步,将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、服务新发展格局,强化大行责任担当,走差异化、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不断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能力,助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、城乡融合发展,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。
暂无数据